齐桓公用才不“明察”(齐桓公比群臣高明之处在于)
公元前685年的一天夜里,齐国国都临淄的城门忽然洞开,一大队人马举着通明的火把从城内奔出,吵吵嚷嚷地让停在城门外的载货车挪开。原来,国君齐桓公要出城迎接贵宾。
在载货车队中,有个赶车的人叫宁戚,听到齐桓公要出城的消息,他激动不已,这一刻他期待很久了。
宁戚是卫国人,学识渊博,才华出众。他听说齐桓公有雄才大略,重用人才,便决心前去谋取官职。然而宁戚家中穷困,连路费也没有,只好受雇替商人赶车来到齐国。
当齐桓公的车驾驶出时,宁戚敲着牛角高声唱起了自己创作的《宁戚歌》。齐桓公听到后,对身边的人说:那个唱歌的人或许就是个难得的人才啊!于是吩咐后面的车辆载上宁戚。
回到宫中,在听了宁戚论述治国平天下的见解之后,齐桓公便准备起用他。有大臣劝道:卫国离齐国并不远,国君不如派人先去打听一下,如果他确实是一个有才有德之人,再起用也不迟啊。
齐桓公却说:不能这样。调查之后就难免会发现这个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,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丢掉他的大优点,这正是一些君主难以得到大才大德之人的缘故啊!于是,他当即拜宁戚为上卿。宁戚果然不负厚望,屡建奇功,后来又担任了主管农业的官员,奖励垦种,薄取租赋,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。
推荐阅读:
·向着月亮奔跑(02-04)
·最害怕的是什么(01-12)
·别在人前展现你的痛苦(02-01)
·晏子论罪(01-12)
·再冷酷的冰也会有缝隙(01-12)